当前位置 :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
更新时间:2020-10-04 00:00:00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多样。

秦朝焚书坑儒,以吏为师,法家成为主流思想

董仲舒的尊君和大一统主张,是儒学得宠的原因。董仲舒天人关系的理论实质是为了论证天君关系。汉独尊儒术的成因主要在于提高了君主的地位,改变了先秦儒家君臣关系的基本理念,发展了“礼”的思想,使之更适合了皇帝专制的需要。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学派在北宋居主导地位。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当权的士人推崇儒学的经世致用,探讨富强之路,并不以心性仁义为要。

理学成为主流意识是从元代开始的。

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是理学的功劳。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是互为补充的。“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规范。但是,从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在政治思想方面放大的是“礼”。统治者实际遵从的是外儒内法、崇儒尚法。

保卡通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