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立春节气三候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4-01-09 12:06:42

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那么立春节气三候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来和小编详情了解一下吧

立春节气三候是什么意思

立春节气三候是什么意思

岁月之始,四季之歌,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古人观察物候,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又在这一候中挑选应节令而开的花作为标志,将花作为节令的信使,称其为花信。与笔者一道认识一下立春三候与对应的花信吧。

古人将立春三候分别定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在古书《逸周书·时训解》中记载说: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陟负冰。”

这说的三候的时间,以及物候现象。在《礼记·月令》中也有类似记载:“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一候东风解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冰冻在冬天的时候凝结而成,到春天,春风到来之时,就会逐渐解冻,古人将四季归属四方,春处东方,在五行属性上为木,木是火之母本,气候温暖,促使冰冻融化。故而古人不说春风,而说东风。

立春时节,东风吹来,寒气逐渐消散,暖空气逐渐占据上风,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于是便有有了“大地春回满眼春”的景象。

二候蛰虫始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春二候的释义这样写道: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所谓蛰虫,就是冬天躲起来冬眠的虫子,在立春后,因为感受到大地春回,因为暖空气的到来,于是开始有了苏醒活动的迹象。

鲍照释义说,立春时节的蛰虫苏醒活动,但是并未离开巢穴,到二月时,才会受惊吓而四处奔走。

三候鱼陟负冰(鱼上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言三候曰:

“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冬天时天气寒冷,鱼因为感受到寒气于是潜到水底,等待天气回暖。到正月时,东风至而暖气来,随着气温身高,冰雪融化,鱼儿上游到水面,接近冰层的地方,看起来就像是背负着冰游动一样。

保卡通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