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通感和比喻区别
更新时间:2020-09-18 00:00:00

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不一定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或句子。

“通感”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被 一些修辞学家定为一种辞格,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移觉”。通感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互为转移、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的表现手法。典型的例子是《荷塘月色》中的两个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比喻和通感不是同一种修辞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区别。

1、目的作用不同:比喻是为了把抽象的说得具体,把生疏的说得熟悉,把深奥的说得通俗。

2、感受的侧重点不同:比喻着重从读者的角度考虑,运用比喻是为了唤起大家共同的感受;通感着重从个人角度考虑,运用通感是为了表达作家在特定条件下个人的特殊感受。

3、文体色彩不同:比喻适合于一般文体,通感具有较浓的文学色彩。

保卡通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