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为什么人会产生饥饿感
更新时间:2020-09-19 00:00:00

垂体或下丘脑中存在与饥饿或饱感有关的结构。1964年6月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损伤大鼠下丘脑一定区域,动物会出现摄食量明显增加而造成肥胖,测得约40天后其体重达到正常同龄动物的2倍以上。而电刺激该区动物则表现为拒食,证明该区能使动物产生饱感,生理学上称为饱中枢,以同样方法证明下丘脑还存在另一区域,损毁后动物禁食,最终导致饥饿而死亡,而刺激这一区域动物进食量增加,生理学上称之为摄食中枢。食欲是指对某类食物的偏爱或厌恶,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受感官和情绪影响很大,也与习惯或生活经验有关。除下丘脑外,脑的其他区域在食欲形成中也起着主要作用,如破坏杏仁核,动物会丧失对食物的选择能力。食欲的好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进食量。 目前认为下丘脑摄食中枢和饱中枢中的神经细胞对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或脂类浓度变化非常敏感。当血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时,通过血液循环被饱中枢感受产生饱感,相反则引起摄食。

保卡通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