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惟妙惟肖的朝鲜族长鼓舞
更新时间:2022-11-18 13:09:57

每一种舞蹈都有其意义,它代表着民族美,自然美。而朝鲜族文化就向我们展现一种形态万千的长鼓舞,独具朝鲜民族风。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其背后隐藏着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宛如他们跳的不是舞蹈,是一种生命的诠释,青春,勇猛与震撼。

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细腰鼓,又名“杖鼓”,历史曾流行于中原地区。朝鲜族民间乐器。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公元四世纪时,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而后又东传朝鲜。

长鼓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我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当时虽未有长鼓之名,但实际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中。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册。宋代《乐书》:“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沈括《梦溪笔谈》:“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日杖鼓,一头以手拊之”。

隋唐时期,我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当时虽未有长鼓之名,但实际已用于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册。到了元代,《元史·宴乐之器》对杖鼓记载尤详。《元史·礼乐志》:“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风格特色

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其两端音高不同,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活泼潇洒。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为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春持鼓鞭随乐起舞。

您可能还会喜欢:

栩栩如生的布依族勒尤文化

布依族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傩戏

精美绝伦的布依族刺绣文化

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转场舞

保卡通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