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关于一些讽刺意味的典故
更新时间:2020-08-15 00:00:00

1、《拔苗助长》: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

2、《掩耳盗铃》: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说明了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3、《皇帝的新装》:讲的是一个国王请工匠给他做衣裳,结果皇帝什么也没穿,而很多人因为害怕国王,都说这衣服好看,只有一个小男孩勇敢的说了实话。

保卡通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