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简述孟子的四心与四德之间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2-07-01 09:23:15

盂子认为,是否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四心”即“四端”,是人仁义礼智四德的来源。孟子在反复强调人皆有“四心”,易于产生“四德”时指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而已。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如果向自己的内心求索,就能获得这些美德,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仁义礼智上的差别,不是由于“四心”的不同,而是有人“尽其才”是因为向内心求善,而有人却“不能尽其才”,是因为向内心求善不够。 孟子把“四心”作为“四德”的道德心理基础,并把这种“不虑而知”的“良知”和“不学而能”的“良以”合称为“良心”,形成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唯物史观认为,道德来源于人们的物质生括条件和社会实践。尽管孟子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他借助于人们质朴的道德情感来解释道德来源,便于人们对道德的理解和接受,在道德实践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保卡通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