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古代桥墩怎么固定的
更新时间:2020-10-25 00:00:00

造桥者们在水底铺设一道石基,沿着桥的纵线抛下许多石块,筑成宽20多米、长达1千米的水下石头长堤。单块的石头容易被海潮冲走,构成石基后,不易被海潮冲走。

造桥者们巧妙地应用生物物质来解决海底桥墩的凝固难题。海洋里生长着许多贝壳类动物,它们张着两片壳,一片壳可以自由闭合,另一片壳则粘接在岩石上或别的贝壳上。它们是通过分泌一种黏性物质,将自己的一侧贝壳粘连在岩石上的。一旦固定后,就不再会分离。以此来固定自己,防止被海潮卷走,这是它们为了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一种手段。

贝类生长繁殖迅速,经过不断的堆积后会在桥基和桥墩周围形成密密麻麻、结结实实的“贝壳水泥”,不仅把桥墩和桥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也把海底的桥基凝结成一个整体。根据这种生物学原理,建桥者们在桥基周围放养牡蛎,让它们生长、繁殖,分泌黏结剂,以此来固定桥墩。

保卡通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