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公车的古代意义
更新时间:2020-10-25 00:00:00

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是《史记·东方朔传》中的“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意思是汉武帝时,齐国人有个叫东方朔的书生,凭借喜好古代传下来的书,爱好儒家法家学说和博闻强志评价别人的言论。他刚到长安城,就是公车上书的时候,一共用了三千简牍来奏明自己的观点。两个公车令一起举起他的书,也只能勉强做到。武帝从最上面开始读,停下来以后,就把哪个地方折叠起来,用了两个月才读完。

保卡通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