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古代秀才进士举人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0-10-25 00:00:00

各朝代有差异。以明清说,考中童子试(府县)的为秀才,考中乡试(省)的为举人,考中会试(全国)以后参加殿试(皇帝亲考)取中的是进士(状元是进士及第,榜眼、探花进士出身,其余同进士出身)。

秀才:

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举人:

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保卡通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